日期:2010年11月23日

台泥竹東廠早期與中油探勘處隔牆座落,並與新竹玻璃、伐木林業等,為竹東的繁華榮景撐起一片天,並造就竹東鎮的經濟起飛。



台泥竹東廠成立於1943年,因為台泥的需要,1944年起開始興建鐵路工程,這條鐵路就是沿途風光明媚的內灣線,如此的規劃不僅將水泥的原料石灰石運送出來,連同竹東山區的茶葉、竹子、木材、樟腦、矽砂(玻璃的材料)等等,都可以將其方便運送。日本人戰敗之後,國民政府開始接手,在民國四十年才將內灣支線修築完成。所以光復後由政府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就是竹東支線,後來延長到內灣。而竹東站也有一條台泥支線直通台灣水泥廠內,長約1.3公里。



台泥竹東廠的總面積約達廿二公頃,分別有儲存區、煤料儲存區、原料運送區、生料研磨區、旋轉窯區、熟料倉庫區、石膏倉庫區、熟料研磨區、水泥成品倉庫區、宿舍區、辦公區、空地區等,如果再加上周邊相關的輸送設備、內灣線台泥支線等等,總面積應逾卅公頃。



七O年代末期至八O年代,是台泥竹東廠的全盛時期,光是駐廠工人就超過了上千人,連帶造就了附近修理重型卡車等之店家,除了獲得相當的收入之外,更完全改變了竹東鎮當地人的生活品質。



台泥竹東廠,是昔日台灣三大水泥廠之一,同時也是支撐內灣支線存活到二十世紀末的最重要功臣。隨著2000年的到來,對於台泥竹東廠卻是個最不願意面對的時刻。因為台泥竹東廠位於帽盒山的採礦權,就在千禧年時屆期,政府也不願再給予展期,等同於台泥竹東廠必須就此關廠,同年台灣水泥宣布遷廠至花蓮,台泥竹東廠就此歇業不再營運。



由於內灣線主要財源即是水泥貨運營收,因為沒有台泥的貨運,內灣線一開門就虧錢的事實,讓內灣線的存廢爭議,一直在台鐵內部引起激烈爭議。在當時環保意識尚不盛行的年代裡,竹東鎮靠近台泥竹東廠的共同記憶,就是每間屋頂上積疊著一層厚厚的石灰粉塵,空氣品質更是惡劣的讓人不敢恭維。



如今台泥竹東廠閒置十餘年之後,老舊廠房已於2010年中陸續開始拆除,以往竹東鎮的最高地標,就此走入歷史,並隨同都市計畫案變更,台泥透過廣富開發規劃,將土地規劃為商業與住宅四大區塊,而新竹縣政府與竹東鎮公所也從中獲得土地回饋,雙蒙其利。



身為竹東人的我還會有甚麼深刻的記憶呢?那就是七O年代前後,每當父親騎著腳踏車載著孩提的我經過水泥廠前緣之東寧路段時,由於落塵量實在太嚴重,父親每每都會事先提醒並要求我閉上雙眼以防大量落塵侵入眼眸...。


(全家福,以及從小即擁槍自重的蟋蟀)

如今人事皆非,睹物思人,故特書此敘事文,除聊表對先父的無盡思念,也對下公館精華區的榮景再造,以及盼建水泥博物館的殷切期許。


(與父親於竹東鎮公所前合影留念)

蟋蟀 2010.11.23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icket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